全国服务热线:
Brand Corner

您的位置:魏巍关公铜像 > 品牌资讯 >

品牌资讯
《三国志》中,关羽为何独享“威震华夏”之美誉?

发布时间:2018-10-14 点击次数:

《三国志》中,关羽为何独享“威震华夏”之美誉?
 
晋剧名家武凌云扮演的关羽
 
  三国年代,猛将如云。吕布、张辽、孙策、马超等,无不战绩彪炳、勇冠四方。论威名、武力、战绩,应该不逊于关羽。那么,《三国志》为何仅称关羽“威震华夏”呢?
 
审时度势,北伐襄樊
 
    “威震华夏”的评语,出自关羽的最后一场战争——北伐襄樊。
 
  《三国志·关羽传》原文:“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动军队,向北进攻曹魏占有的襄阳、樊城。其时的局势是,如果能顺畅拿下这两个当地,北阵线向前推动,汉中与荆州的北部通道相连,且在荆州获得战略纵深,曹魏南面门户大开,攻入许昌,兴复汉室,则指日可下。
 
  关羽先是攻樊城的曹仁,曹操派汝南太守满宠帮助曹仁,又遣于禁等将领统率七军前来助战。其时汉水暴升,关羽顺水推舟,以其精锐水师迎战于禁:先用“舟兵”,乘大船强烈进犯敌方营寨,再从四面放箭,封闭通道,避免曹军包围。所以,于禁的七军人马和曹仁别部庞德的军队陷入绝境。最终,于禁势竭力穷,缴械屈服,3万大军被俘解往江陵;庞德被俘不平,引颈就戮。
  关羽又遣别将围困襄阳,以阻止曹仁的部将吕常拯救樊城,并迫使曹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屈服。荆州军重重围困樊城,城内粮食将尽,郊外援军隔绝,眼看此城朝夕可下。曹仁及部将欲趁关羽未合围之前弃城而逃,被满宠急谏而止。满宠及曹仁与其部将沉白马,誓与樊城共存亡。
2
势如破竹,曹军震惶
 
  军情紧迫,除了已逝世的乐进和顶替夏侯渊主持西线的张郃,曹操将五子良将余下三位都遣来对付关羽。
 
  至此,曹操为解樊城之围,前后共派出五批援军:第一批是于禁、庞德等带领的七军,第二批是徐晃的新兵,第三批是徐商、吕建的部队,第四批是殷署、朱盖的十二营,第五批是曹操手中最精锐的王牌军——张辽的部队,从与孙权对垒的合肥前哨调来增援曹仁。
 
  曹操还先后差遣满宠、于禁、庞德、徐晃、赵俨、徐商、吕建、殷署、朱盖、张辽、裴潜、吕贡等十二名文官武将参加此役,其间除张辽、裴潜、吕贡等因吕蒙狙击江陵,关羽撤围而未到樊郊外,其他九人都参加了襄樊战争。由此不难看出,关羽襄樊之战对曹魏政权带来的轰动效应。 
3
智勇兼备,威震华夏
 
  在正面战场之外,关羽还派小股游军北进,联络义师,予以支撑。一时间,在梁、郏、陆浑一带的义师都遥受关羽印号,为之南北照应。
 
  《三国志·胡昭传》:“建安二十三年,陆浑长张固被书调丁夫,当给汉中。大众恶惮远役,并怀扰扰。民孙狼等因发兵杀县主簿,作为暴乱,县邑残缺。固率将十余吏卒,依昭住止,招集遗民,安复社稷。狼等遂南附关羽。羽授印给兵,还为寇贼。”
 
  《曹瞒传》记载:“是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三国志·武帝纪》:“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关羽积极响应梁、郏、陆浑等地义师的起义。这些起义师地点区域在哪里?郏县在许都的正西方,梁国在许都的东北方,陆浑则在许都的西北方。而南边正是关羽攻来的方向。
 
  这些起义师都在远方接受了关羽的录用,关羽授以他们印信,助给武器,使这些人在曹操亲信之地造反,严重破坏曹操政权的统治。曹操因此乃至想要迁都,在满宠的竭力劝阻下才最终作罢。
 
  关羽北伐襄樊,战术上水路联合作战,围城打援,攻守兼备,调度有序,一起又能够潜入曹操腹心,策划起义,从内部不坚定曹操政权的根基,张弛有度,布局合宜,显示了一代名将的风仪。此外,关羽还将荆州政务打理得有条不紊,政通人和、局势安稳,军政防务上巩固城防,修筑江陵城,设置“屯候”,提防甚密。
 
《三国志·陆逊传》说“羽素骁勇,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文治武功,关羽皆为典范。所以才被《三国志》作者陈寿誉之为“威震华夏”。自关羽之后,许多名将也多以关羽为典范,自励自勉,树立勋绩。
作者:关公文明彭允好
夏县魏巍铜工艺研讨所是一家专业规划制作大型青关公像、世博关公、青铜关公铜关公关公铜像及各种青铜旅游产品的文明工业公司.青铜关公制作工艺先进,铜关公形象传神,关公铜像价格优惠,一直以来都遭到客户的喜爱,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13753917633
下一篇:关云关公铜像长的“义” 上一篇:关公从战神到财神,昭示商道财富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