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我的日常工作经验——魏巍关公铜像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发布时间:2016-05-23 点击次数:
商人供奉关公铜像是因为关公被称为“武财神”,掌管天下财库,可以为自己带来财运。关公及其以“忠义仁勇”为核心的关公文化历史悠久,名扬中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关公之所以被奉为“武财神”,蕴含了人们在商业领域共同的价值取向:君子爱财,取之以“义”,取之以“信”。
1 关公精神的当代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对一个国家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对一个人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论述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对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公文化博大精深,其核心“忠义仁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着高度的契合点。“忠勇”就是爱国、敬业,即忠于国家、忠于职守,敢于担当,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仁义”就是诚信、友善,为人做事要真诚,讲信用,对人亲近和睦。
“忠义仁勇”的“仁”是关公精神的核心价值,就是教人如何成为人。以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启蒙的先秦儒家强调拓展人的胸宇、提升人的性灵,进而使得内在世界通体圆融、器宇博大,从而与天地同流。
孟子首张其论,二程洛学极重其说。二程说:“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言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头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二程门人杨时说:“《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故放其心。”
从“仁”的行为出发,推广到“义”、敢于担当的“勇”和对祖国人民的“忠”,这是关公身体力行的实践,因此关公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也具有时代意义。
2 “武财神”的寓意:君子取财以“义”
“财神”出现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宋朝,既无姓又无名,更没有具体的职能分工。到了明代,才形成种类齐全、各司其职的不同财神。
明代以来,人们把比干、范蠡称为文财神,把赵公明、关公称为武财神。比干为商纣王叔父,由于仗义舍去了自己的私心,剩下的都是公心,便被民众尊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文财神。范蠡帮助勾践成就了霸业,渡海到齐国经商,成了富豪。后人敬仰他的经营智慧,把他尊为财神。
晋代《搜神记》中,赵公明为专取人性命的冥神。陶弘景《真诰》中说,赵公明为致人疾病的瘟神。明代的《封神演义》问世,赵公明成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职责是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从此,赵公明从冥神、瘟神“转正”做了财神。
关公被称为“千古忠义第一人”,与那些见利忘义、见色忘义之徒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商人们敬仰关公的忠诚和信义,所以将关公推举为忠义型财神,以期在商界建立“诚信”为基础的交易秩序。
可见,人们把关公铜像称为“武财神”,是基于其“忠义”行为。我们不能把关公文化概念化和符号化,这不利于关公精神的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