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reports

您的位置:我的日常工作经验——魏巍关公铜像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关公铜像价格★关公文化对晋美山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5-16 点击次数:

  关公以其“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降汉不降曹”等故事征服着人们,现代人更是将供奉关公铜像当做唯一的祈祷。那么,关公文化对晋美山西有什么影响呢?接下来,我们从新角度解析关公文化的影响。

  千百年来的关公崇拜,使生前只封过“汉寿亭侯”的关公,成王成帝,由人升华成了神。道家尊关公为“关帝圣君”,当然至高无上;佛家封关公为护法神,在伽蓝殿内享受人间烟火;儒家视关公为武圣人,与孔夫子并驾齐驱;在商家的眼里,关公是武财神,是他们顶礼膜拜最勤的神灵。

  后汉三国时期,勇不逊于关公的猛将屈指难数;智远胜于关公的谋臣比比皆是。特别是还有那么多称王称帝的“主公”,关羽凭什么独享后人的尊崇?其原因说到底就是忠义二字。关公的忠,表现在对刘家朝廷的忠心不二。历朝历代的朝廷,喜欢关公的忠。如果每个人都像关公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岂不是可保万里江山永不变色?哪一个皇帝不希望自己的话一句顶一万句?所以历代朝廷推崇关公,当然就不遗余力了。百姓更喜欢关公的义,知心好友义结金兰,为人处世义薄云天,这就是最能得到百姓爱戴的关公的品格。

  关公的忠和义常常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例如桃园三结义,拜刘备为义兄,而刘备为汉室宗亲,尽管这个皇室之后需要追溯到400多年之前,但也表现了关公对刘家朝廷的忠。但是,正如有时忠孝不能两全一样,忠和义有时也可能会有矛盾。

关公铜像

  刘备在关公生前并没有称帝,吕蒙白衣渡江,关公遇害一年多之后,刘备在成都称帝。我们假设,如果刘备早两年称帝,这时忠和义矛盾了,关公会是什么态度呢?有人认为关公一定会反对,在忠义不能兼顾时他必定选择忠。

  酿成关公失荆州的直接原因是进攻樊城,关公发动这场战役后,曾经取得水淹七军,活捉了曹操派出的援军主将于禁、庞德,战果可谓辉煌。但是,樊城久攻不下,拖了半年之久,难免师老兵疲。于是,关公从防守荆州的两万人马中抽调一万五千人到樊城前线,造成荆州空虚,给了东吴夺回荆州的机会。

  有人提出质疑,为什么关公进攻樊城兵力不足,益州方面没有派一支援军呢?如果刘备派出张飞或者赵云带援军支援关羽,荆州不会失去,关羽也会活得好好的。如果派张飞、赵云率军从汉中向咸阳发动牵制性进攻,或许曹操就无法向樊城派出徐晃率领的第二批援军,关羽也就不会抽空荆州守军,荆州也不会丢失。

  问题是,半年的时间,“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和战场经验丰富的刘备都在静观,什么也没做。关羽几乎成了塞万提斯笔下那位孤身奋斗的堂吉诃德。关羽死了,所有想坐皇帝龙椅的人,包括刘备,都没有障碍了。曹操、刘备、孙权手下的谋士,包括诸葛亮,都有了入阁拜相的前程。于是有人认为,是刘备和诸葛亮有意置关羽于死地。这种说法或许有点骇人听闻,颠覆了千百年来人们的普遍认知,我们对其不信也罢。但不管怎么说,关羽的忠义是真,刘备则是作伪。一句民间流传甚广的歇后语:“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就说明了公众其实知道刘备的作伪。俗话说公道自在人心,千百年来的关公崇拜,绝对不是无缘无故的。

  历史上的关公并不是现在人们崇拜的关公铜像所折射出来的关公,历史上的关公,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有思想、重情义的人。关公文化在晋美山西体现的淋漓尽致。

下一篇:关公铜像【文化】关公诚信文化—诚信企业的摇篮 上一篇:关公像地址在哪★关公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