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reports

您的位置:我的日常工作经验——魏巍关公铜像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关羽为我们贡献了多少“不正经”的历史与建筑?

发布时间:2018-05-21 点击次数:

前一阵子,“不正经历史研究所”所长徐腾博士在演讲中谈及诸多奇葩民间建筑,这些令人目瞪口呆的神奇人造物迅速刷了屏。徐先生说,“经典文化它讲究的是审美,要的是一个社会的意义、一个文化的姿态。但是民间的很多东西,它并没有这样的使命感。”
是这样吗?关羽信仰是传统民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面相,“武圣”关羽的地位更几可与“文圣”孔子并驾齐驱。然而与之相关的建筑,却透露出些许与徐先生说法不尽相符的地方——虽然不太讲究“审美”,但各种各样的“使命感”却透露出不少。恰恰相反,正因多数民间建筑本身几乎不具审美功能,所以它们所维系的“使命感”反而更多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关羽像坐落于关羽为“首任市长”的荆州,仅其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就长达70米,重达100余吨。在此之前,这个“吉尼斯世界记录”则属于关羽的故乡——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关公故里。这里有座高达61米的关羽铜像,想必运城人民无不会对每天晚上在20多个“高亮度探照灯”点照下闪耀着烁烁金光的关帝产生深刻印象。至于这种深刻印象里的酸甜滋味,恐怕就非外人所能轻易了解的了
 
与之相比,“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的关帝庙与其背后的风俗信仰则更为有趣。据统计,仅有清一代中国各地祭祀“关圣帝君”的庙宇数量就多达四万余座。关帝庙的职能与关帝信仰的形态更是和关羽的形象息息相关。

 
可是关羽形象嬗变的错综复杂,几乎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很难找出可以与之比肩的案例来。日本三国志学会事务局长、大东文化大学渡边义浩教授在其匠心独运的著作《关羽:神化的<三国志>英雄》中,极为明晰地勾勒出了这种妙趣横生的嬗变线索——从《三国志》中传记只有953个字的刘备臣子,到《三国演义》中义薄云天的武神,再到儒释道三教与晋商和满族统治者争相借用的逐步彻底神格化的“关帝”,乃至如今依然拥有广泛信众,“关帝信仰依然是(海外)华人社会的中心”。
 

夏县魏巍铜工艺研究所是一家专业设计制造大型青铜关公铜关公关公铜像及各种青铜旅游商品的文化产业公司.青铜关公制造工艺先进,铜关公形象逼真,关公铜像价格优惠,一直以来都受到客户的喜爱,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13753917633

下一篇:关公铜像 上一篇:巨型关公铜像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