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reports

您的位置:我的日常工作经验——魏巍关公铜像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关公文化兴盛不衰的五块基石

发布时间:2017-07-03 点击次数:

  关公文化所体现的传统道德精神和人格力量,是关公文化的精髓所在。对国以忠,待人以诚,交友以义,处事以信。讲信义、重承诺,财贿不足移其志,爵禄不足动其心,崇尚正义,见义勇为,正直为人,立身处事不违良知,这些蕴含于关公文化的道德品格和为人质量,历来为社会所认同、为世人所称道。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力量,加强社会道德建设,伸张社会公平正义,反对一切违背人的良知的行为,具有其现实的意义。

  以忠孝节义仁勇信为核心内容的、丰富而持久的关公文化,以及由此而产生出的一系列相应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已经深深渗透进中国各族人民的心中,成为中国人世世代代精神信仰的中心,社会各界共同崇拜和效仿的道德偶像,弘扬关公文化,可以以此来规范全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一代精忠悬日月,千秋正气壮山河”,关公文化之所以能长久兴盛、广布各地,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原因一:关公完美人格形象的塑造

  关公忠心耿耿,一生追随刘备,矢志不渝;关公恩怨分明,信义卓著,华容道曾义释曹操;关公为人仗义,青年时即为民除害,怒杀豪强;关公义结桃园,肝胆相照,共生共死;关公勤奋好学,废寝忘食,夜读《春秋》,富有学养;关公平时善待士卒,仁达天下;关公英雄气概,刮骨疗毒,言笑自若;关公神勇善战,叱咤风云,曾留下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关公胆识过人,孤胆单刀会鲁肃,东吴震悚;关公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曾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符合普通民众的心理需求和精神诉求。

  原因二:儒释道三教的尊奉

  儒教尊关公为“武圣人”,与孔子并肩而立。也曾被读书人尊为五文昌之一,尊他为“文衡帝君”,或称“山西夫子”,曾有对联说:“山东一人作春秋,山西一人看春秋”。道教则奉关公为“关圣帝君”,曾尊他为“翊汉天尊”,“协天大帝”或“武安尊王”等。佛教也以其忠义足可护法,并传说他曾显圣玉泉山,皈依佛门,因此,尊他为“伽蓝菩萨”,“盖天古佛”、“伽蓝尊王”等。

  原因三:各行业及工商业的信仰

  关公信众还来自于不同行业,特别是广大工商业者对他的尊奉,在商贸物流发达的地区广建关公庙宇;晋商、徽商、陕商、豫商、闽商、浙商、湘粤之商,都对他的诚信仁义精神大力张扬和传播;举凡司命禄、佑选举、治疾病、除灾害、驱邪恶、诛逆叛等佑护职能,均附加在关公名下。

商人供奉关公铜像

  因关公以信义为本,公平公正,又设计了明日清簿,是会计师的开山祖师,商人们为了确保相互之间的信赖,请一位尊神来做监护,十分必要,关公是公平公正的代表,关公的义不负心形成了以仁义、公正为核心的商品交易准则,形成了义中求财的商品交易道德,所以被尊为武财神。

  原因四:文学艺术创作的升华

  唐宋传奇,宋时的“说三分”,经典小说《三国演义》起到的作用都是巨大的。除了小说之外,戏曲艺术如京剧、昆曲、秦腔、晋剧、豫剧、越剧、楚剧、汉剧、越调等地方剧种以关公为主角的传统剧目久演不衰,深入民心。关公还作为傩神监坛的神职活跃在民间信俗的舞台。同时,不同时代画家的绘画,众多民间艺人的版画、年画、门画、雕塑也创作了大量关公艺术形象。关公圣像的庄严肃穆、儒雅可敬,关帝庙壁画的精美绝伦等艺术传承也为关公形象的不断圣化美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原因五:民间祈福平安健康的心态

  在民间,关公扮演了扬善惩恶、驱邪除魔、主持正义的保护神的角色,成为各行各业、妇孺老幼尊奉的万能之神。民间年画中的天地诸神、三界诸神或三教诸神画像中,关帝的像常常置于正中,图像比玉帝还要大,或者与玉帝同样大小,说明关公在民间的信仰神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民间相信,人们所以生病或遭不幸,多起因于鬼怪魔神作祟所致。关公为正义及正气化身,又被尊为伏魔大帝,最善制煞镇妖除鬼魅防小人,家中若有久病之人,或者出行未卜吉凶,请一尊圣像镇守宅中,或前往关帝庙祈求,可以趋吉避凶,保平安,消灾避祸。

  夏县魏巍铜工艺研究所是一家专业设计制造大型青铜关公铜关公关公铜像及各种青铜旅游商品的文化产业公司,公司制作的魏巍牌系列关公故里关公铜像,选用优质青铜配方,造型大气、细节考究、做工精湛、栩栩如生,是高档的馈赠礼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热线:400-0359-321。

下一篇:2017世界关公信义文化论坛明天在山西太原召开 上一篇:铜关公的制作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