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reports

您的位置:我的日常工作经验——魏巍关公铜像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丝绸之路也是关公文化之路的象征

发布时间:2016-08-31 点击次数: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路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前不久在洛阳举行的关公朝圣大典和海峡两岸关公文化论坛上,“丝绸之路与关公文化”成为与会专家热议的话题。自去年至今,我跟随洛阳丝路考察团,对这条丝路共进行了35天的考察,发现沿途有大量的关帝庙,进一步认识到,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关公文化之路。关公像

  1、丝路起点的关帝庙

  关公本名关羽,汉末刘备集团的著名将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被孙权谋杀,首级传至洛阳后,曹操以王礼葬于洛阳城南。

  关公在其近60年的一生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谱写出一曲令人感慨万千的人生壮歌,被后人推举为集“忠”“义”“仁”“勇”于一身的道德楷模。“英雄能有几夫子?忠义唯公号帝君”。关公被称为武圣人,被尊为关圣帝君,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

  洛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关公文化的传播中心。最早的关帝庙在关林,建于汉末。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重建关王冢庙记》中说:洛阳县南门外,离城十里,有关王大冢,内葬灵首,汉时有庙。明代重建之关林,是一处宫殿式建筑群,古柏成林,隆冢丰碑,气派巍巍。

  2、崤函古道的关帝庙

  崤函古道,泛指两京驿道。该道形成于西周时期,经汉、魏、晋、隋、唐等朝代的不断拓展与整修,遂成为历史上洛阳至长安的一条至关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段。

  崤函古道有南北两条通道。北道又名北崤道,由洛阳西行,沿谷水过汉函谷关,经新安、渑池,穿崤山,直抵陕州;南道亦名南崤道,自洛阳沿洛水北岸,经韩城、三乡,拐向西北,过雁翎关,达陕州。南北二崤道于陕州交会之后,滨黄河,经桃林塞、华山北麓,通往长安。

关公像

  崤函古道的南北二道,古代都有关帝庙。南道有宜阳县城的武庙、洛宁县城的关帝庙、河底关帝庙、陕县张村塬关帝庙;北道有新安北治关帝庙、渑池石佛寺。陕州城东门内有关帝庙,秦函谷关附近有灵宝朱阳镇关帝庙,西安附近现存明清关帝庙两处,分别在周至县和户县。关公铜像

  3、河西走廊的关帝庙

  河西走廊在甘肃境内,也称甘肃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东西长约1000公里,主要有武威、张掖、嘉峪关等历史文化名城。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和战略要地,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水草丰美,物产丰富,是靠祁连山积雪和冰川的融水滋养、灌溉而形成的西北粮仓。

  最早关注甘肃境内关帝庙的考古学家,是瑞典人斯文赫定。1896年夏,斯文赫定在兰州考察,看到黄河北岸由河水冲积形成的扇形二级台地上修建有一座关帝庙,时称“武庙”或“老爷庙”,庄严宏伟,气势恢宏(至今人们将关帝庙前的冲积扇沙滩地称为庙滩子)。他就用素描的形式将殿内关羽塑像描绘了出来,在这张素描像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百多年前,兰州关帝庙内关羽右手捋长髯、严面忠勇的威武形象。

  4、天山南北的关帝庙

  古代的天山南北,分布着众多的丝路重镇,也有众多的关帝庙,仅巴里坤县就有十几处。现在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关帝庙有两处,分别是天山关帝庙和纳达齐关帝庙。

  天山关帝庙坐落在哈密市至巴里坤县之间的天山之巅,海拔近3000米,始建于唐代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历代重修。清代地理学家徐松曾到此考察,亲题楹联:赫濯震天山,通万里车书,何处是归营岳垒?阴灵森秘殿,饱千秋冰雪,此中有汉石唐碑。可以说,这是对此庙历史地位及其特色的写照。

  丝绸之路上的关帝庙,所蕴涵和沉淀的历史文化厚重非凡,无疑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铜关公

下一篇:关公“义”文化的体现价值 上一篇:对于关公文化,一千人有一千种看法